钱翰|长短之争与深浅之异,需要更宏观的思考

我们要站在唯物主义的角度、从社会整体层面,分析深阅读和浅阅读的问题。

短视频往往对人们的视听感官有着较强的*,有人担心这种特性会降低人们的理性思考能力。但我始终有一个观点:人的理性是浅薄的,感性是深刻的。就像中国古代读书人讲的“读书明理”是理性,“变化气质”是感性,对于人来说,感官是根本、核心的,不能只重视理性,而忽视了感*,人类理性所要达到的目标恰恰是感性。如今人工智能的计算水平已经远超人类,但仍然没办*人类一样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去全面地感受这个世界。所以,对于短视频这类新内容、新形式,我认为需要持续观察,不要过早地去做价值判断。

短视频的文艺空间是非常丰富的,不仅有搞笑的、通俗的,也有大量知识类的。有些观众不愿意阅读大段文字,而知识类短视频满足了观众“看”的*,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内容。例如小约翰可汗等知识类视频创作者,运用视觉上的图片、视频剪辑来辅助文字内容的呈现,视频本身满足创作者自我表达意见和被听到的*,视频的即时评论功能同时满足观众的参与感。

谈到阅读方式的转变,我们缺少一个维度: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今天谈到阅读的变化,很多人觉得阅读变浅了、变碎片化了,阅读的质量似乎下降了,但是如果我们从西方启蒙时代来看,那时候欧洲的文盲率至少90%,没几个人认字,而对应那个时代的中国,文盲率至少也有80%,可以说在过去那个时代几乎不存在阅读的概念。

回到当下的中国,不少人认为大学生整体阅读质量似乎有一点下降,大家更喜欢浅阅读了,或者说深刻的批判性阅读变少了。但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当下大学生的数量在增加,也就是说,上世纪*十年代的大学生数量占当时整个青年人口的比例可能不到5%,而现在的比例可能已经接近30%-40%。因此,从整个青年人口来说,实际参与阅读的人多了。此外,以前很少有人说“我小的时候是喜欢读书的人”,因为家里没有书,也买不起书。比如我的父辈,那一代人很少读书,不存在阅读习惯,连浅阅读也没有,更不要谈深度阅读。所以,我觉得,要从整体阅读人*的角度来看深阅读和浅阅读的问题。

虽然很多人认为当下人们的浅阅读比例更高了,但从我个人十几年的大学教学经验来看,长期来看,学生们的论文水平还是提高的,且人文学科及其相应的科研能力,从整体来说比以前还是进步的。这说明什么?说明学生们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并没有真的下降。

这实际上是一个知识的普及化过程:我们站在大学学者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大众的“声音”越来越大。以前这些大众几乎发不出“声音”,现在他们通过浅阅读也能发出一些“声音”,发挥自己的影响,因此不能说深阅读在减少。比如在出版行业里,虽然很多书单本的销量变小了,但出版的总量变大了。所以,不能只是站在大学校园或大学学者的角度简单地来看深浅阅读的问题,而是要在考虑大量的基层民众的阅读需求的前提下来谈。

我还发现,很多传统意义上的体力劳动者也参与到短视频创作和知识学习中来,他们甚至对一些相对较为严肃的知识类视频很有兴趣,这一发现,对比我们父辈或上世纪*十年代总体阅读水平而言,是多么不可想象!

作者:钱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以上就是【钱翰|长短之争与深浅之异,需要更宏观的思考】的相关内容,查看其它ai资讯请关注微咔网

服务及版权声明

根据二〇〇二年一月一日《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为了学习和研究软件内含的设计思想和原理,通过安装、显示、传输或者存储软件等方式使用软件的,可以不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

本网站所有发布的源码、软件和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各大资源网站整理而来,仅供功能验证和学习研究使用。

所有资源的文字介绍均为网络转载,本站不保证相关内容真实可信,同时不保证所有资源100%无错可用,也不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介意勿下。

您必须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于非法商业用途,不得违反国家法律,一切关于该资源的商业行为与本站无关。

如果您喜欢该程序,请支持正版源码,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如有侵犯你的版合法权益,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投诉/建议发送至邮箱:3066548754@qq.com】,本站将立即改正并删除。

本声明为本站所有资源最终声明,所有与本声明不符的表述均以本声明内容为准。


微咔网 » 钱翰|长短之争与深浅之异,需要更宏观的思考
享更多特权,建议使用 QQ 登录
喜欢我嘛?喜欢就按“ctrl+D”收藏我吧!♡